【Dream Catcher】一腔热血以往,满载星光而归 ——访国际关系学院公共外交与文化传播专业录取研究生胡锦洲
【Dream Catcher】第71期
编者按:菁菁校园,勤勉师生,多少梦想在这里萌发,多少青春在这里绽放!【Dream Catcher】(外语逐梦人)、【Dream Grower】(外语筑梦人)、【Dream Achiever】(外语圆梦人)三个品牌栏目,讲述外国语学院学子、老师和校友的故事,记录他们追逐梦想、助力梦想和梦想成真的一路征程,分享外语人、城院人的奋斗故事,拼搏情怀。
【Dream Catcher】(外语逐梦人)第71期,专访国际关系学院公共外交与文化传播专业录取研究生胡锦洲。
71
《请回答1988》里曾提到:“从来不是让你把一次考试当成人生成败的赌注,只是想让你在足够年轻的时候,体会一次全力以赴。”漫漫考研路,每一位考研学子都曾身披暗夜星光,目睹白日朝阳,备考匆匆的步伐里是他们滚烫的理想,走过荆棘丛生,再度回首,皆已一路繁华。本期让我们一起走进外院学子胡锦洲的考研故事。
胡锦洲,商务英语专业1802班学生,英语辩论与演讲中心(EDPC)学生助理,外院团学联外联部部长,外院商务英语2001班班助。在校期间,积极参与各类活动,曾获“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杭州赛区亚军、浙江省二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大赛国家级一等奖,学业优秀三等奖学金,“三好学生”荣誉称号,出演声屏话剧团话剧演出。
心所向,持以恒
“岁月因青春慨然以赴而更加静好,世间因少年挺身向前而更加瑰丽。”站在毕业的十字路口,出于对外交和传媒方面的憧憬,胡锦洲决定跨专业考研。从2021年3月份确定考研院校,胡锦洲便开始准备考研,同时他几乎取消了所有的外出娱乐活动,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备考上,宿舍和图书馆似乎也逐渐成为了他的考研“战后根据地”。但是社交联系和娱乐活动的最大化减少让他的生活变得相对乏味,超负荷学习的疲惫也让他产生了一些懈怠情绪。对此,胡锦洲会通过看视频等休闲活动,适当地休息片刻,以缓解备考带来的压力,从而调整好自己的学习状态。他强调:“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其实备考前期不用给自己太大压力,因为真正要鼓足干劲向前冲的时候往往在备考的中后期。”少年驰骋,仗剑天涯,为追梦又何妨?秉灯挑烛,慨然以赴,定不负心中热望。
满怀希望,所向披靡
“你所看到的惊艳,都曾被平庸历练。”漫漫考研路,面对繁重复杂的学习内容和跨专业考研的巨大竞争压力,胡锦洲没有打退堂鼓。他充分利用网络学习资源,并针对每门科目制定了相应的学习计划。比如在专业课2的备考上,作为一名跨专业考生,他很清楚自己首先需要充分了解和熟悉这门科目。它是中西方文化、传播学和公共外交三门科目的结合,知识点比较杂,需要对三方面的知识同时进行学习,所以比起专业课1难度更大。同时,因为这门科目在网上的资料不多,所以直到后期他才找到了这个科目的部分专业书籍并开始阅读记忆相关内容。但最终他成功掌握了考点相关的知识,在这门科目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正是因为前期正确的学习计划,他在备考时得以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从而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最终收获良好的学习成果。
考研感悟与经验分享
“那些看似不起波澜的日复一日,终会有一天让你看到坚持的意义。”在顺利通过研究生复试之后,胡锦洲表示自己的心情是非常开心和激动的。此刻回顾漫长的备考之路,胡锦洲表示非常感谢自己身边的朋友,不论是劝学的,还是逗他开心让他保持良好心态的,都给了他非常多的支持与鼓励。他谈道:“我最想感谢的是我的辩论搭档袁梦同学,她在考试前一天帮我抽查我的专业课1,抽到的事件和题目结果第二天都考到了,也是让我为之一惊,并且专业课1考到了一个不错的成绩。”同时,他也非常感谢大学四年在EDPC的辩论经历和学习经验。在此期间,他不仅在每一次辩论经历中提高了自己的思辨和表达能力,而且也通过辩论接触和学习到了许多其他方面的知识,这也对他的考研起到了一定的帮助。比如在他面试时,老师提出了一个具有思辨性的题目,他就从不同的维度和层面去思考这个问题,然后清晰明了地将它表述出来,这也得益于平时在辩论中的训练。
对于考研,他也有许多自己的感触,他表示:“考研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不论是成功或者失败都值得被记住。但最重要的是,既然选择了考研这条道路,就一定要坚持下去,绝对不能中途放弃。此外,考研路上,我觉得大家都应该适应孤独这一常态,也许大家会有朋友或研友,你们彼此不停给对方鼓励和支持,但最终都需要学会自己一个人去扛住所有的压力和风险,负重前行。当然,不管考研与否,人生的精彩绝对不是一个学历换来的,我们要去尝试更多不同的事情和生活,让自己活得更加有意义和开心。”
《你好生活》中有这样一段话:“山有顶峰,湖有彼岸。在人生漫漫长途中,万物皆有回转。当我们觉得余味苦涩,请你相信,一切终有回甘。”无论世界如何,我们都应心怀热忱,向着光的方向野蛮生长。
【学校资料】
国际关系学院(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简称“国关”,地处北京市西郊风景区,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为财政部6所“小规模试点高校“之一,是以外语、国际问题为教学科研的全国重点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曾为诞生新中国第一批“将军大使”开办培训班;五十年代首创侧重外国当代语言学习的教学方法;1964年,被列为全国重点高校;改革开放初期率先完成从单纯外语专业向复合型涉外专业的转型。国际关系学院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和关怀,周恩来总理曾亲自批准建校并到校视察;陈毅元帅亲笔题写院名;江泽民总书记1994年亲笔题词:“努力把国际关系学院办成富有特色的一流大学”。
end
文 | 李雪
审 | 刘芝翔 章雨洁
编 | 王佳玥